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全省公共资源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发布日期:2024-04-01 09:24 信息来源:电子信息部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327日,全省公共资源工作暨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总结了2023年全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招标投标领域改革创新等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会上,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以《凝心聚力 创新引领 推动建设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题做典型发言。

2023年,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了部门间协调配合有力、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的组织优势,深挖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交易全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便捷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流程标准化”,不断提升交易服务水平和市场主体满意度。

一、建章立制,持续规范交易行为。

一是围绕规范各方交易行为、优化平台服务流程,相继出台了《负面行为清单》和《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交易行为;二是编制了地方标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对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自然资源项目、产权项目4大交易类型的11个方面,分别从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规范,提升公共资源依法交易、规范交易水平;三是制定出台《对标提升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及保障落实措施,着力提升我市招投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水平;四是常态化开展制度规则清理整合,对各部门、各领域的制度规则强化梳理,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创新引领,优化提升平台服务。

一是围绕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依托涵盖所有交易类型、纵向贯通各县市区、横向连通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体系,不断在平台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方面取得新成效。一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实现了数字证书“掌上办”、交易场地“掌上约”、电子保函“掌上开”等13项“掌上交易”功能,初步建成了“掌上交易中心”,交易主体的交易便捷程度、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区块链、人脸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趋势,找准更好服务企业群众的结合点,相继推出了“易博士”智慧服务、“刷脸”登录、评审专家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准确、更便捷、更流畅、更智能的服务体验,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三是不断丰富跨区域合作模式。在实现市域内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的基础上,开发的专家就近参评协调系统,实现了全市25个评标室144个远程评标机位的统一调度,最大限度的减少评标专家在评标路途上的时间消耗及交通费用支出,促进了有限评标场地的高效利用。同时在全省、全国不断扩大“朋友圈”,已完成远程异地评审项目40余个,交易金额74.6亿元。探索的“1+N”多点评审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7个,交易金额14.66亿元。

三、拓展平台功能,延伸交易服务触角。

一是探索民营企业闲置资产高效利用新途径,搭建“企业闲余”交易平台,破解了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供需渠道不畅通,管理成本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难题,促进了闲置资产信息集聚、循环利用和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已发布标的96个,挂牌价格1.2亿元,成交标的72个,成交金额4985.9万元;二是试点推行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制度,通过细化运作流程、科学设定项目招标范围、质量标准、评标办法及合同条款等,推进交易便捷化、服务规范化。自实施以来,使原本需进行81次的招标投标交易活动合并为7次,减少了74次,节约资金200万元,降低交易成本300余万元,实现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招标效率的提升;三是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新体系,开发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线上交易系统,实现交易资料核验、信息发布、网络实时竞价等全流程电子化运行,为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交易服务。截至目前,共成交38个交易项目,交易金额418.95万元,节约资金21.51万元,节支率5.76%。同时3个创新项目入选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揭榜挂帅”、试点、示范事项清单。

四、协同监管,促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一是围绕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济宁市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不断深化与行政监管部门的“一体化”协同,同时建立和完善部门与纪委监委、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的协同配合机制,着力打造综合管理、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交易监管新模式;二是有序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结合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11个问题认真组织分析研究,明确了专项治理的5个方面23种违法违规情形,整理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交易项目清单703条;三是建立工程招标项目常态化跟踪回访制度和标后评估制度,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各方主体的行为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总结,针对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健全“评定分离”机制,紧紧围绕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健全“评定分离”政策体系,科学合理制定评标、定标规则,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各方“权责统一”,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载推广;五是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建设“云视通”数字见证平台,将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智能门禁、在线询呼、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同时通过电子清标、IPMAC地址双比对、技术标暗标错位评审、打分超限预警等措施,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规范交易主体行为。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